温家宝总理刹公车滥用之风须治住权力 GPS先行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公务车改革”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而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7个年头。

  但是,17年的改革,公车管理依然缺少令人刮目的成效。

公车改革为何屡遭诟病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在“两会”发言时指出了目前公务用车存在的种种弊端:

  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至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货币补助当福利。不可否认,这几年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亮点纷呈,但总体上是公车使用货币化。目前,公车改革补助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有的错把补助当福利,还引发了新的不公平。

  上述发言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共鸣。国资委下属一家企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曾经负责调配单位用车,他认为代表委员所提到的问题的确长期存在。

  “所有问题里面最突出也最容易引起人们不满的,是公车私用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很难得到控制,他们单位也制定过有关规定,只有极少数几位领导才配专车,并且严格限制公车的里程数和油钱,在总部执行起来还比较严格,但在下属单位往往难以实施。

  “在一些下属单位,即使一名科级干部出门可能都有专车,我们也不好管。对于公路数或者油耗的限制,司机一般都会帮领导安排好。”这名工作人员说。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公车私用的大环境下,个别“另类”的官员甚至很难独善其身。

  “我接触的一些领导,原本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但是后来改为坐车上下班了,因为骑自行车会被人认为很另类,别人会怀疑你‘是不是想升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公私不分导致了公车私用。如果公车全部公用,社会上并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但是实际上,公车并不都是公用,有相当一部分是私用。这就让人质疑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公务需求,是不是需要这么大的公车普及量,而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规则去遵循。”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