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卫星资源被闲置 民用化空间技术发展乏力

开栏语:以产业谋发展、以产业促转型。进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重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就是要在北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中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成果转化、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阳春白雪,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产业每天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又对它们了解多少?从本期开始,北京商报中关村周刊将深入中关村企业,追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脚步,直面产业发展难题,传递企业心声,搭建政企沟通平台。

空间信息技术产业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无论是北京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通讯、国土资源、水利电力、农业林业还是数字北京的建设,都与空间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空间信息技术产业承恩于政府订购、国家扶持,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可惜,在大众市场领域鲜见空间技术科技成果民用化身影。单就车载导航为例,我国依旧被美国GPS系统垄断。长此以往,企业如若仅停留在承接政府订单的简单层面,而忽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或恐终究难以为继。

空间信息技术也称之为3S技术,是对GPS(全球定位系统)、C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统称。数字时代,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中。时间授时、车辆运输、地理信息检测乃至车载导航,都离不开3S技术。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及软件产业增幅超过300%,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立了60个省市级产业基地,已在全国30多个领域、众多行业部门以及国民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我国地质信息调查、铁矿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网格应用等多个国家重点领域得到系统性推广。

但是,本报记者了解到的却是,在民用领域空间技术产业发展乏力。

“创新不够、技术不够、产业发展不大、实际效益不好。”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对空间信息产业的尴尬现状毫不讳言。

单以车载导航为例,曾有媒体在报道中称,“北斗系统商业化进程非常迟缓。在整个中国民用卫星导航设备超过500亿元的市场中,北斗系统份额仅有不到1%。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曾预测,到2008年北斗系统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实际上,到2009年8月底,北斗用户也仅为6万个。在超过500亿元的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上,北斗系统占有率仅为1%左右。北斗系统注册在线的终端用户相当于其设计容量的1%,卫星资源闲置严重”。

同样,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向记者坦言,在车载导航领域,国内企业的产值不足国外市场的1/10。而基于中国北斗卫星的首款车载导航设备,更是于8月27日才在南京发布,预计明年上市。

曹冲说,在GPS领域,中国企业技术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比如芯片技术、系统技术等。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关村空间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玲说:“和美国的GPS相比,他们的技术、稳定性都比较高,国内企业的确需要时间追赶。”

除了GPS民用化不足,GIS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龚亚杰告诉记者,在GIS领域,整个产业链可以视做三个部分:数据获取环节、构建软件平台环节、地理信息各种应用环节。

其中,数据获取环节包括遥感、GPS等领域,此环节产值占到整个GIS产业的40%以上, 在地理信息各种应用中,又分为大众应用、面向政府的信息应用、企业应用和军事应用。各种应用中,面向政府的应用比重最多,占到70%以上。而大众应用市场还未充分打开。

总之,无论是GPS还是GIS,我国空间技术产业在民用化市场迟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在价值。

整理:洪麓丰